广州热心慈善团体发起人钟伟莲和她的慈善团队点对点捐资助学 每3名阳山学生有1人用其捐赠的课桌椅
●2009年至2010年,阳山“平均一天有近30名学生用上新课桌。” ●需求饱和后,钟伟莲和她的慈善团队将重心移到奖学助教上。 ●目前,帮扶地区也不再限于阳山,逐渐扩展到清新等其他区县。 每3名阳山学生中,必有1人正在使用来自广州热心慈善团体捐赠的课桌椅。 做慈善16年,钟伟莲发起的这家团队从未在官方备过案。就连“广州热心慈善团体”的名字,也是在阳山捐资助学时和当地教育部门商议所取。捐助以个人名义,点对点直接联系,不经过第三方,也不记账做材料。 “我行我素”惯了,钟姨吃过不少亏,遭过不少冷遇:跳过官方组织直接找受助地政府部门对接,一些工作人员对她盛气凌人,提条件;拒绝国内某大型慈善项目组织的慈善拍卖,会议上原本属于她的第一排座位被挪到第三排。 16年过去,钟姨硬派依旧,调侃“再也没有第一排”,言传身教家人“做慈善每个人都有责任”,决心不管社会对慈善事业的看法怎么变,反正自己要一做到底。 选定阳山前曾遭冷遇“做好事还要讲时间?” 16年前,广州热心慈善团体的发起人钟伟莲开始以个人名义在广西捐资助学,之后辗转广东清远、肇庆。联系受帮扶地一些政府部门时,对方常询问她做慈善是否因为与宗教信仰有关。“牵涉到教育问题,他们有顾虑,可以理解。”钟伟莲说,最开始她只回答“不信教”,后来被问得多了,便半开玩笑加一句“信阿爷教”。“在广州白话里,‘阿爷教’就是祖传父教的意思,即家规习俗。”钟伟莲解释。 2008年,钟伟莲的儿子考驾照到过阳山。回广州后,儿子感叹“广东竟然还有这么穷的地方”,钟伟莲遂有了在清远做慈善的想法。主意打定,钟伟莲通过朋友找电话,开始联系清远一些县市部门。电话里,类似“信不信教”的询问钟伟莲也照样听到。不过她并不在意,对答如旧。唯一让她感到有些不快的,是一些工作人员盛气凌人的做派。钟伟莲回忆,对方与她谈条件:要考察可以,但必须得周一到周五去,且非上班时间不候。“做好事还要讲时间?”钟伟莲感觉受到冷遇,准备放弃。 最后一个电话打到阳山。“当时都不抱希望了。”钟伟莲说,接电话的是阳山县教育局一位吴姓主任,有了前几个电话的经验,表达完意向后她追问一句“有没有规定时间”。“那个吴主任说没有,随时来随时给电话,还说‘你们做慈善的都不嫌辛苦,我们接受帮助的怕什么麻烦。’”钟伟莲笑着舒口气,自此选定阳山,再未间断。 每天有30名学生用上新课桌“这之前阳山从未有过! 两个星期后,钟伟莲如约而至。阳山县教育局副局长李万亮带着她,去了当时最需帮助的阳山县水口镇,一整天转了近10间村小学。 “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课桌,都是老式木制双人双台,桌面坑坑洼洼,桌腿摇摇晃晃。”回到广州后,钟伟莲把在阳山的见闻讲给团体成员听,有人当即认捐数百套新式铁制桌椅。 捐助的方式为点对点,钱物并不经钟伟莲之手,也不经过其他第三方,以确保“每一分善心都花在受助对象身上”。“钟姨负责考察,提供受助线索给团体里的人。认捐的钱他们直接打到桌椅生产账上,做好后提货装车拉到阳山。如果愿意,他们还可跟车到受捐地。”一位长期跟随钟伟莲做慈善的团体成员说,源于这种透明的捐助方式,钟伟莲的慈善事业从一开始凭一己之力支撑,经口耳相传,吸引了越来越多身边人共同参与,到后来最多时人数达到60多名。 课桌装车后体积庞大,为行车安全,认捐者多选择半夜从广州装车出发,到达阳山时近凌晨五六点钟。天未亮,钟伟莲打电话与教育局方面对接,请求其派车带路。“他们从没推脱过。”钟伟莲感慨:”走了那么多地方,阳山是唯一能做到这点的。”2009年至2010年间,两万多套崭新的课桌椅源源不断进入阳山。“平均一天有近30名学生用上新课桌,据我了解,这之前阳山从未有过。”5月14日下午,阳山第二小学校长冯健锋站在操场,一手抹汗,一手指着身后的教学楼讲述:两年里,这间学校接受了广州热心慈善团体捐赠的800多套课桌。 需求饱和后,钟伟莲和她带领的慈善团队将重心移到奖学助教上,图书、电脑、奖学金陆续送达有需求的学校。帮扶地区也不再限于阳山,逐渐扩展到清新等其他区县。 清理掉几袋感恩信 “善事做就是了,留什么名?” 离高考只有近20天了,和其他同学一样,阳山县南阳中学高三理科生钱柳芬正在紧张复习。课间休息时,老师通知她:钟姨来学校看望,叫上读高二的妹妹,到校领导办公室去一趟。 拉手、拥抱,姐妹俩和钟伟莲显得特别亲昵。提起5年前因车祸去世的母亲,钱柳芬姐妹眼眶泛红。钟伟莲递过纸巾安慰“没事,还有我们”,并表态:“她们的前途我们会承担起来。我就是她们的妈妈。” 母亲离世后,靠做水泥建筑工维生的父亲难以同时供养钱柳芬姐妹上学。当时的岭背镇中学校长把这一情况告知了钟伟莲,钟与其团体成员遂承担起姐妹俩的上学、生活重担。除每年支付1万块钱学习生活费用,钟伟莲也会不时到阳山探望。 今年高考的目标,钱柳芬锁定了中山大学。“她有这个实力,在学校理科年级里成绩数一数二,稳坐前三。”班主任林文秀说,钱柳芬曾透露准备报考心理学专业,希望将来能帮助更多人。“这种选择,或许跟她自己接受慈善团体帮助的经历有关。”林文秀揣测。 “刚开始感觉无依无靠,有了钟妈妈他们帮助后,学会了感恩,也学会了去帮助别人。”5年间,钱柳芬常发短信给钟伟莲,多交流学生生活情况。思想上的问题则更多跟老师和同学倾诉。“不想再给钟妈妈他们添更多麻烦。我只要让她们知道,我们过得很好,让她们能够安心去帮助更多人。” 类似的感恩交流信件和短信,钟伟莲之前收到过很多。“之前用几个蛇皮口袋装,后来都清理掉了。我父亲跟我说,慈善做就是了,留什么名?”钟伟莲说,这几年她很少给受助者留联系方式,收到的信件和短信越来越少,感觉轻松了很多。除了父亲的教育,对受捐者的疼惜,也是钟伟莲不愿留联系方式的一个原因。“山里面寄封信太辛苦了,要跑好远。更别说有些孩子家里穷得连寄封信的钱都没有。” 近几年团队成员大减“反正我会一直做下去!” 此后钟伟莲“我行我素”依旧。在阳山捐课桌的两年间,她的团队成员人数达到最高峰,超过70人。然而,近几年团队成员逐渐减少,如今只剩10多人。 “这几年关于慈善的丑闻太多,对整个慈善事业的影响挺大。我们也没能幸免。”钟伟莲记得,两年前有一个团队成员的朋友打算加入,原本白天谈得挺好,回去上网搜索了有关慈善的消息,想了一晚上又打消念头。“哪有真正不求回报做善事的?都是骗人的。”这位团队成员的朋友事后答复。 钟伟莲觉得有点困惑,一棍子打翻了一船人,自己躺着也中枪。她打算今年6月出国散散心,慈善的事情交给儿女打理。“至少在我家里,每个人都有做慈善的责任。”钟伟莲安慰自己,相信、喜欢,做慈善的人就多些,不信、不喜欢,做慈善的人自然就少,“反正我会一直做下去!” 采写/摄影:清远日报记者 李廷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