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界滩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很有特色,在周边镇村也小有名气。14名队员清一色农民,9男5女,年龄最大65岁,年轻的也有30多岁。忙时各自种地,闲时集中排练演出。演出内容最有意思:由队长根据农村实际,编写一些诸如父母被子女刁难、媳妇孝敬老人,赌博害处多之类的家庭伦理采茶剧本,然后集中排练,排好后再到四乡演出,每次演出都大受群众欢迎。3月12日下午,记者随黎埠镇委书记**,观看了一场演出,并了解其中的一些故事。
演出,村民且哭且笑掌声多
报幕是客家话,演出是客家话。锣鼓响起,宣传队开始演出采茶剧,剧名是《多子未必就有福》。
只见一位身穿缝补黑衣裤,头裹黑头巾,手扶拐杖的农村老人,跌跌撞撞,步上台前,可怜兮兮地用当地客家话唱着自己的遭遇:“人家话多子正多福,涯(我)话多子多劳碌,细细唔得佢长大,呵屎呵尿一辘辘(堆堆)……涯今几十岁,真系冇享福,里斤(如今)佢(他)脚骨硬将涯管(赶)出屋,早知有今日,涯实行计划来生育……”
一看老人扮相,村民笑得合不拢嘴。但看着看着,村民又慢慢静下来。记者现场发现,有几位妇女眼睛湿润,还不时用手偷偷拭擦泪眼。
接着,剧情发展大概是,女儿在路上巧遇老人,便把她接回自己住处,并好好侍奉,让母亲过上快乐的日子,还带她到广州游玩;后来二个不孝子上门,被母亲斥训了一番。
最后老人感慨快板)“各位群众听分详,千其(千万)唔好学涯样;封建思想爱(要)改过,生男生女都一样;生到赖子(儿子)唔(不)孝顺,真系唔得一世光;生到妹子佢孝心,晚年一定有福享。”**告诉记者,由于这些剧本非常贴近农村群众生活,演员用方言演出又演得“有血有肉”,因而每次演出都赚足群众的眼泪和掌声。
两年,编排了九个乡土采茶剧本
现年54岁的郑百良队长,是这支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关键人物。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喜欢吹拉弹唱,洋琴、二胡、鼓乐都能弄两下。宣传队成立2年,自己就根据在农村听到和看到的情况,编排了9个家庭伦理采茶剧,如《多子未必就有福》、《阿三拜寿》、《试老婆》、《好媳妇救家娘》、《未婚》、《中枪》等。其中抨击多子不养母的《多子未必就有福》和褒扬婆媳妇关系和睦的《好媳妇救家娘》两个剧本最受群众欢迎。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农历10月18,受邀到黎埠均安村演出,来了1000多群众,演出时,落泪的群众很多,不时还传出抽泣声。有此效果,郑队长说,队员们都十分开心,觉得演出很有价值。
村委,花了四万装备宣传队
界滩村文艺宣传队,是记者目前见过设备最好的乡村宣传队。为什么舍得花钱成立宣传队?村委书记兼主任刘郁宏告诉记者,有30个村小组4300多村民的界滩村,是一个传统文艺之乡。据村记载,粤北春牛曲调就源于界滩。旧社会,各县春节搞春牛剧演出的村,都会带春牛到界滩先拜师;20世纪五十年代,界滩还有木偶线剧团,一出《宋江攻打大名府》还获过连阳地区一等奖呢!
界滩还是阳山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近年在县镇重视下,村里基础设施建设迈了一大步,铺了水泥路,装了路灯,拉了电视光纤、还规划新村建设。
生活条件改善,文化生活也应该跟上。为此,村委根据群众要求,把中断了20多年的宣传队重新办起来,成立宣传队。这两年,村委投入了4万多元,为宣传队购买了演出音响、洋琴、二胡,狮头、服装、布幕等设备。还组织一群热衷干文艺、热衷于公益的村民,每年春节、五一、国庆和农村节日,进行演出。让队员们既娱乐自己,又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和宣传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