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禤国新网购的新电视送到后,阿里巴巴工作人员帮忙组装,家人和邻居都过来围观。
11月15日,村民在网上购买的商品先送到代购点,再进行统一配送。
11月15日,新建成启动的阳山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 12月1日,强冷空气如约而至,清远一夜入冬。阳山县江英镇宫花村的禤灶养忙碌着给家人购置冬衣。以往这个时候,他得花上一天时间,带上妻子跑到几十公里外的县城,逛遍大大小小的商场。如今,他只需坐在电脑前,打开网页,点点鼠标,在万千款式里挑选中意的一款,下单后,即可在家中坐等收货。
作为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农村电商计划的全国第二个、广东首个试点县,阳山已建立32个免费帮村民网购的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宫花村便是其中之一。“双十一”当天,其中的19个服务站正式上线,禤灶养们开始享受到网上“淘宝”的便利。
一个粤北山区的农业县,何以饮到农村电商的“头啖汤”?阿里巴巴阳山农村淘宝项目负责人说,前期的系列农村综合改革,使得阳山发展农村电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阳山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当下,阳山正借力与阿里巴巴的合作,编织一张新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网络。阳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阳山将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着力把阳山建设成为珠港澳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区域性农产品交易流通集散地、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
悭钱
网购电视机比商场便宜2000多元
年过5旬的禤灶养已算得上是村里的网购“达人”了,他的首次网购体验得追溯到1个月前。
11月17日11时许,一辆中国邮政EMS快递车开进了宫花村,身着绿色工衣的快递员打开车尾箱,满是包裹。提前在村口等候的禤灶养一眼就看到了他的那部电视机,包装正如网上所看到的一样,“TCL55寸超高清液晶”。他赶忙跑回家,爬上二楼,将原有的29寸“小”彩电从客厅挪进里屋,并到处寻找螺丝刀,准备安装新电视。
“是不是触屏的啊?”“怎么调台啊?”……电视机很快被抬进屋内,几个邻居被吸引进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是宫花村首部网购回来的电视机。
“客厅太大,放小电视不好看。”禤灶养说,几年前新建了三层的楼房,面积大,房间多,就一直琢磨着换个大点的电视。去了几趟镇上,家电店推荐了不少一两千元价位的,一心想要“大品牌、大型号”的他怎么都看不上,但平日每天都穿家过户卖猪肉,实在无法抽身到县城逛逛。要知道,宫花村离县城30多公里,来回一趟,一天时间就没了。这实际也是当前许多山区农民面临的一个问题:生活富裕了,却难以如城市般便捷购物,乡镇的货物价格贵不说,质量还无法保证。
后来,同村的禤国新告诉禤灶养,可以在网上买,“价钱便宜,送货上门,不满意还能无条件退货。”这让从来没有网购经历的他心动了。经过两天的网上挑选,详细比对品牌、价格、尺寸、分辨率等参数后,他们最终看中了TCL的一款55寸超高清液晶电视,根据促销信息,双十一当天价格仅为4999元。禤国新的女儿曾特地跑到县城商场看过,同样的一款电视要7000多元。对比之下,网购便宜了2000多元,“相当于几个月的伙食了。”
双十一当天,禤灶养一早就跑来禤国新家里,最终下单两台,一人一台。6天后,电视从网上直接送进了家门,安装并调试完毕,看着清晰的画面,禤灶养满意地付了货款。
禤国新是宫花村的防疫员,如今多了一个身份———阳山农村淘宝宫花村服务站代购员,专门负责帮村民在农村淘宝网下单购物。———那是阿里巴巴特意为农村电商项目开设的网站。双十一前一天,阿里巴巴阳山淘宝项目团队为禤国新配好电脑,将服务站设在其家里。此前他已接受培训,包括注册淘宝、支付宝账号,如何搜索、购买、付款等,可以熟练地网购。
类似的“村淘”服务站,阳山已设置了32个,分布阳城、七拱、江英等9个镇32条村委会,其中的19个“双十一”正式启动,当天共为村民下单724件商品,交易金额达8万多元,共节省了约3万元。
11月12日,市委书记葛长伟到阳山调研时就赞叹,这让农民享受到了如城市般的购物服务,降低了生活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
试水
32个“村淘”点多数设在村级服务站
“村民的消费力,对网购的接受能力,真让人想象不到。”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负责人蒋成鑫也着实为禤灶养们的网购“表现”感到惊讶。
今年10月,刚从美国上市归来的阿里巴巴集团宣布进军农村电商,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1000个农村淘宝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
这一计划正式宣布前半个月,蒋成鑫就带领团队进入了阳山,“阳山是我们在全国的第二个、广东第一个试点县。”
浙江是第一个与阿里巴巴达成“千县万村”合作的省份,杭州市桐庐县成为首个试点县。杭州正是阿里巴巴总部所在地,桐庐作为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物流设施齐备,申通、圆通、中通和韵达快递等“三通一达”均是当地企业,而物流正是掣肘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比之下,阳山作为一个粤北山区农业县,何以能饮到农村电商的“头啖汤”?
“阳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蒋成鑫说,与桐庐一样,阳山淘宝项目均为县、村两级网络模式,但不同的是,阳山的村级服务站大多依托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设在村级服务站。
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正是阳山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创举。2012年5月,针对全县农村地理位置分散、农民办事难的特点,阳山在全县167个村委(社区)中设置社会综合服务站,由村干部、党员担任代办员。村民只需根据办事指南备齐材料交给服务站,代办员全程免费代办,并在规定时限内将事项办好。这一网络运转至今,已为群众免费代办各类事项45.5万多件,群众满意率达99.9%。
与此同时,依托三级服务网络,阳山近年来打出农村综合改革“组合拳”,先后推进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土地确权等系列改革。
阳山现有的32个“村淘”服务站中,大部分设在村级服务站,部分代购员亦是代办员,其余的服务站则设在与乡亲联系较密切,懂得电脑操作的村民家中,如禤国新。
“‘村淘’服务站设在村级服务站,省去了许多麻烦。”蒋成鑫说,阳山前期的系列农村综改为农村电商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阳山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直接嫁接在相当成熟的三级服务网络上,作为服务站额外提供的一项公益便民服务,省去了前期宣传推广的麻烦,轻松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与此同时,村级服务站往往相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也有助于后期的物流配送,是一个天然的理想服务站场所。也正因此,首批服务站从筹备到上线,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与此同时,通过口碑传播,“上网淘宝”已逐渐成为阳山农民的一个生活习惯。据介绍,截至12月17日,32个服务站上线仅一个月,就已为村民购物5300多单,涉及金额达50多万。
“网上的选择比镇上多,最重要是质量好,价格还便宜。”禤国新说,如今不少村民买东西前,都喜欢先到他这看一下。而禤灶养买了电视后,也迷上了网购,各种生活用品,包括衣服、牙膏、洗衣粉、电饭锅都在网上购置,至今他已在网上买了近7000元货物。
揾钱
“山区货卖城市价”
“我们的辣椒能放上网卖吗?”尝到了网购甜头的禤灶养开始想另外一个问题:自己种的几亩辣椒能否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售进城里?种辣椒是宫花村的一项传统,4000多人的村里,种了几十万斤辣椒。不过,效益很一般。今年,禤灶养共卖出4000多斤辣椒,由经销商上门收购,仅3毛钱一斤,收入才1000多元。而在珠三角打工的村民说,城里的辣椒要卖两三块一斤。
葛长伟在上月的调研中也坦言,“我更关心农民怎样把产品卖出去”。此前,他指出,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农民为什么富不起来?因为农民始终处于农产品价值链的最低端,只属于生产环节。而农产品的增值恰恰是在后端的销售环节,电商的发展给农民提供了参与销售环节,从而带来增收致富的机遇。
事实上,这已在阳山的考虑之中。“我们与阿里合作做农村电商,不仅要让农民在山区买到城市货,降低生活成本,还要让他们‘山区货卖出城市价’,实现就业发展、增收致富在家门口。”阳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对阳山而言,后者甚至更为重要。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阳山近些年扎实推进农业“三品”工程,蔬菜、油茶、砂糖桔、优质稻、阳山鸡等特色种养业规模继续壮大。目前,全县农业企业发展到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6个、家庭农场71家、各类种养大户806家;取得质量认证农产品53个,注册农产品商标30个,建设了4个出口蔬菜基地和3个省菜篮子基地。
农业发展之下无法掩盖当下阳山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自进驻阳山以来,蒋成鑫跑了全县过半村委会,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农村凋敝,空心化非常严重,不少自然村仅有数人甚至无人常住,土地因此丢荒不少。此外,作为农业大县,阳山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不高,大多农户并未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受市场波动影响大。今年7月,就有多个乡镇遭遇瓜菜烂市的情况。禤灶养也提到,如果辣椒仍然没有渠道卖出好价格,明年将减少种植规模。
这一系列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种植、养殖的农产品难以卖出去,即使卖出去,也难以卖出好价格。而阳山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正是希望借助电商这种模式,改变农村当前的经济业态,改变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一揽子解决农村的各种问题。
便利
新农村供销合作社提供一站式服务
11月20日,一个专门销售阳山农特产品的“阳农生态农产品专门店”上线淘宝网。阳城镇范村村村民蔡木秤成为首批尝鲜者。
11月26日,蔡木秤在地里挖番薯时,一路过的村干部告诉他,村里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可代卖农产品了。蔡木秤听后喜出望外,决定试试。种有20亩番薯的他,今年迎来了丰收,产量达3万多斤。此前,他先后将番薯拉去县城、英德、清远市区、广州等地售卖,花了1个月的功夫只卖出了1万斤,几毛钱一斤,“连车费、人工费都不够。”
12月2日,蔡木秤拉着1000斤番薯来到范村农村淘宝服务站。这批番薯的销售信息很快出现在阳农生态农产品专门店里,出价1.3元+斤。3天后,番薯成功售出。
“没想到不用跑市场,他们上网就能帮我卖番薯,而且价格比自己卖要高!”蔡木秤对这一结果喜出望外,计划通过这条渠道,把更多番薯卖出去。
负责运营“阳农生态农产品专门店”的是阳山新农村供销合作社农产品配送公司,这一公司刚成立不久。作为农村电商项目重要的一环,借助此次电商契机,阳山实施了供销系统改革,成立了“新农村供销合作社”。与原供销社不同,新农村供销合作社除提供农技服务、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外,还将为阳山农产品网上销售提供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并特意注册了一个“阳农”品牌。这也意味着,今后阳山的淮山、蔬菜、番薯、大米等农特产品,将以“阳农牌”的统一形象出现在电商平台。
“我们要建设新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网络,以服务为核心,提升、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农村新生活模式。”阳山县供销社主任陈伟坚说,阳山与阿里巴巴的合作,正是希望借助其提供的交易平台,但这仅是阳山建设新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供销合作社”是阳山建设这张网的重要平台。
接下来,阳山新农村供销合作社将借鉴台湾农会模式,按照农产品的门类在全县重点扶持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2—3个。每个专业合作社都将独立运作,分别吸收农民作为会员。协会将根据市场行情调节、组织农民进行生产,从而将无序、零散、自发的农业生产,有序地组织起来,“解决了农产品生产受市场波动影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协会还将为会员提供联合担保,并与银行对接,通过政银保帮助会员融资,从而解决农民规模化生产的资金难题。如此一来,协会便可帮助会员解决生产成本、技术、金融、市场销售等问题,形成封闭管理。会员今后甚至可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提前享受协会提供的各种服务,待农产品销售之后,才支付包括购买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服务的各项费用。
新农村供销合作社正在搭建的物流体系将为阳山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农民享受到了便捷的网购服务,同时将提供农产品上门收购、包装、运输、销售服务,让农民实现农产品在家门口即可上网销售。
陈伟坚说,下一步阳山还将依托村委会的综合服务站,设置生活社区服务中心,整合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让村民不出家门口,即可享受生活用品代买、农产品代售以及医疗、金融等生产、生活服务。
“甚至连补鞋都可提供上门服务。”陈伟坚说,这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今后可提供预约服务,村民只需通过手机“下单”,不用出村就可享受各种城市般的社区服务,同时还可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发展、增收致富。
如此一来,一张涵盖农民生活、生产各项服务在内的新农村经济服务网络已现,各种农村问题或将迎刃而解。
甜头
种植大户计划扩大生产带动村民
尽管阳山的这张网仍在编织之中,已有精明的企业嗅到了商机。阳山县溪枝生态溪黄草开发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溪枝公司相关负责人刘毅文说,该公司去年才成立,主要以溪黄草为原料,研制、生产凉茶饮料。目前,产品仍处于试验阶段,未正式上市。不过,相关的品牌推广及销售渠道铺设已经展开。当公司老板得知阳山与阿里集团合作打造农村电商试点县之后,就主动找到了牵头的县供销社,要求对接、合作。如今,一走进阳山电商物流园区主楼大门,首先迎客的便是陈列在展厅的溪枝公司溪黄草饮料。
“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可以带动产品的推广、销量。”刘毅文说,尽管双方的合作细节尚未最终敲定,但公司上下一致认为,饮料以阳山当地种植的溪黄草为原料,借助农村淘宝项目,主打“生态”牌,一定会成功。
“中国好不容易出了个马云,为何不跟着潮流呢?”刘毅文说。
溪枝公司的这一计划让溪黄草种植大户蔡金海收获了大单。
蔡金海是阳山县江英镇三联村委会的一名农民。两年前,他与四名合伙人一起,投资30多万,租了200多亩地种植溪黄草。
“看到人家种一吨能卖到4000多元,就跟着种了。”说起种植缘由,蔡金海很坦诚地说,觉得有利可图,便匆忙上马。不料,第二年溪黄草的收购价格跌至2000多元。同时,由于前期没有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只能一方面卖给前来收购的贩子,另一方面自己拉去连州、汕头卖。最终,一年下来,种出来七八十吨,只卖出30多吨。幸好,晒干后的溪黄草能存放两三年。而今年以来,市场行情开始好转。蔡金海说,前期的投入已基本收回成本。
为实现种植规模化,去年底,蔡金海发起成立了一家合作社,由他提供种子和技术,并负责收购和销售,发动农户参与种植。如今社员有50多户农户,今年整个合作社的溪黄草产量将超过200吨,销路已基本不愁。更让他欣喜的是,近期,溪枝公司慕名找上门提出签订合约,让其作为公司的种植基地。
“他们和我沟通,让我包种植,配合好他们的生产,一年至少提供200吨溪黄草。”蔡金海说,按照合约,合作社种植出来的溪黄草优先供应溪枝公司,由溪枝公司按照市价上门收购。而在之前,他将溪黄草拉去连州、汕头销售,仅是物流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去一趟连州要1000多元,去汕头要8000多元。”
目前,蔡金海已与社员商量好了,计划再租200亩地用于扩大生产,合作社也将敞开大门,吸纳更多的农户加入。
希望
空心村欲借东风再“兴村”
就在蔡金海酝酿着扩产计划时,几公里外的陈锦华已开始实施他的“兴村大计”。
陈锦华的家乡在江英镇荣岗村委会迳面村小组,与三联村有一条几公里的村道相连。这段时间他忙碌着在村里村外建绿化带。
迳面村三面环山,犹如一座镶嵌在山谷中的小山村。从县城出发,要走40多公里盘山公路,耗时近1个钟才能达到。
“我们这里一到冬天就刮大风,风大时能把瓦都掀翻。”陈锦华说,村里地理环境极为恶劣,时常刮风下雨,处于下风口的近百亩田每年都会水浸两次。目前,原有260多人的村庄,只剩8人常住,全村300多亩田地也大多撂荒。
类似的情况在阳山相当普遍。自当兵复员,一步步从村干部干到江英镇党委委员的陈锦华说,整个江英镇人口约4.3万,二轮发包土地约4.3万亩,如今常住人口不到两万,一半土地撂荒。而陈伟坚也介绍,整个阳山县人口约53万,出外打工的有20多万。
“农田的产出率太低了。”陈锦华说,地处石灰岩山区的阳山“九山半水半分田”,按照传统耕作模式,只能自给自足,如不出外打工,根本无法脱贫致富。
走进村里,一座三层建筑犹如鹤立鸡群。这是全村唯一一间钢筋水泥建成的楼房,是村里的文化室,由政府拨付部分补贴,村民集资建成,共花了30多万元。
“才几个人住的村建这么个文化室,很多人都说我傻了。”现在他忙碌着更“傻”的事———找来了几辆钩机,在村口外及文化室门前的篮球场周边建绿化带。一个小山村建什么绿化带呢?陈锦华说他并不傻,村口的绿化带更多是防护林,用于挡风,而文化室的绿化带更多是美化,“以后村民回来环境都漂亮了。”
陈锦华说,尽管绝大多数人已自发移民,但故土难离,每逢清明、春节,大多村民仍会回来,以后文化室将成为他们回村后的栖身之所。他坚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时常回来,甚至搬回来定居。
前段时间村里实施的土地确权是支撑他判断的重要依据。今年5月,江英镇开始实施土地确权,但陷入了土地碎片化导致确权成本高的困境———每户农民少则几块地,多则几十块。例如,陈锦华家共5亩地,却被分为20多块,散落在村边,“具体多少块我都记不清了,具体都在哪,也只能记个大概。”事实上,这也是阳山自去年被确定为全省5个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试点县之一后所遇到的难题。土地碎片化问题不解决,不仅增大确权成本,也将给确权后的土地流转带来难题。
后来,陈锦华找到荣岗村村支书商议,提出了一个新方法:确地界到组,确面积到户,即将土地所有权进一步明晰为村小组所有,将村民的经营承包权按面积比例重新确股,同时由村小组经济合作社对全村土地进行统一经营,收益归全体持股农户按股分配。作为荣岗村的首个试点,迳面村率先推行了这一做法。如今,全村300多亩田地已收归村小组,计划在镇里的“三资平台”统一发包。
“实在不行,我来干,种甜玉米,再养一批牛。玉米保本就行,玉米杆用来喂牛。”陈锦华不希望土地外租,收取丁点租金,而希望由村民种植特色作物,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产生更大效益,带动更多村民回乡发展。
“如果政府能帮助解决生产技术、融资、市场销售等问题,很值得期待。”陈锦华说,阳山正在建设的农村经济综合服务网一旦成型,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如城市般的服务,且能增收致富,对于村民回流的信心更足了。
“那其实也是一条界线。”陈锦华指着村口外正在建设的绿化带说,那是防风林,也是一条村建规划线,等以后村民回来定居建新房,“不能超过这一条界线。”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 林良田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 廖武智 唐海浪 见习记者 黄培 特约记者 唐志荣
摄影:清远日报记者 李思靖 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