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岁月 发表于 2016-4-25 14:08:40

连阳“唱春牛”考略

  残冬欲尽,春风已临,三连一阳乡村“唱春牛”歌声又起。
  “春牛牯仔角哀哀,借问春牛哪边来?借问春牛哪边去?谁人带出春牛来......”
  一、春牛起源
牛耕始于何时?按《山海经》载“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据此推测,牛耕始于距今四千一百多年前的帝舜夏启时期。四千多年来,“牛者农之本”,勤恳实 干的牛推动着农业发展,食草流乳的牛哺育着华夏民族的繁衍。自古至今,牛在农民心中一直享有神圣地位,实如谚语所说“耕田牛牯养命仔”。
远古部落时代,初春有巫觋迎春神的活动。文明时代,皇帝迎春之后,地方官员效仿迎春,鼓动农民开始使牛春耕。《礼记·月令》“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汉代,流行“鞭春牛”。以后,一直沿用下来。
二、晋代牛耕
晋代连阳春牛是如何演绎的?今无从考究。当时的牛耕场面,却能再现。1963年,连县(今连州)龙口晋代永嘉六年(312)古墓出土一方陶质犁田耙田模型。 该模型长19厘米、宽16.5厘米,生动记录了1700年前的农耕图景。大水田四角各有一漏斗状设施,中间纵贯一田埂将水田分为两块,一块有一人使牛犁 田,另一块田有一人使牛耙田。此耙有六齿,下有一横把,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耖耙类实物模型。畜拉耖耙的出现,说明当时连阳稻田耕作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 位。
三、唐宋春牛
随着农耕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连阳农业生产水平。学者陈鸿宇等研究证实,唐天宝年间(742~755),连阳有32210户、143532人,人口密度居广东第一。毫无疑问,这与牛的辛勤耕田是分不开的。
唐元和十年(815),刘禹锡贬连州刺史,有《插田歌》描绘州城周围乡村的热闹田耕场景。“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唐咸通九年(868),卢肇谪连州刺史,有《谪连州书春牛榜子》诗:
阳和未解逐民忧,雪满群山对白头。
不得职田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卢肇中状元后,官至集贤院直学士,因事谪连州。立春时节,一州首长卢肇照例祭祀芒神,亲书春牛告示,告知农民开始农耕。
 此诗大意:立春时节,雪满群山,寒风中,白头农夫仍在干农活。暖和的春风,不能解除百姓的忧愁。象我做官的人,如果没有牛耕职田(配给官员 的田地)的收入,也会饿死。小孩子啊,为什么还要鞭打春牛?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诗人借牛喻己,怀才不遇,不是春牛(自己)不勤力,而是人(皇帝) 的无能,酿造百姓的苦难。今研究“春牛”者,必提此诗。同时,这是岭南“春牛”最早记录。
宋代,颁行《土牛经》,“鞭春牛”遍及全国乡村。又,凡县令必兼“主管劝农公事”之责,足见朝廷对农业生产的重视。阳山秤架元祐二年(1087)《修 滑山路碑记》有“大禾、小禾”,专家考证为“上造与下造的稻谷”,将乾隆县志记载“一年两熟”稻产至少提前700年。一年两造的水稻收成,大大提高了稻谷 产量,能够养活更多人口。元丰年间(1078~1085),连阳人口又升到新的顶峰,达到36942户。
四、明清春牛
明朝,连阳长期动荡,人口不增反降。终明一代,阳山县丁口徘徊在3000~6000多人之间。明初,为防动乱,在阳山县设三个百户所,从珠江三角洲、 都城南京征兵驻守,实行战时为兵、平时为民的屯田制度。按人划拨荒地,发给牛畜种籽。阳山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依赖牛力发展农业。因此,人们特别重视牛 的生存,提升牛的地位。当时,三和洞冯屋村设有牛坛。传说从前牛瘟流行,冯氏先祖到牛坛焚香祷告“牛神啊!今瘟疫横行,牛将灭绝,若佑我牛避过牛瘟,誓凿 香炉,永远供奉”。事后,仅冯家母牛躲过一劫,遂凿香炉以谢。村民见状,纷纷效法。新买牛只,牵上牛坛转几圈,生生猛猛,努力耕田。丢失了牛只,马上求牛 神,多能找回。每年二月二,教生牛犁耙,先到牛坛礼拜。某年,阳山秤架发牛瘟,乡民集资打了三日四夜的“牛醮”,驱除了瘟疫。乡村习俗,农历四月初八系牛 的生日,当日不准使牛,用甜酒犒劳耕牛。
 《(顺治)阳山县志》载“立春先一日,迎芒神土牛,饰彩架”。《(乾隆)阳山县志》又载“乡人装演小儿作故事,以架舆之杂于迎春队中”。 《(乾隆)连州志》载“立春先一日,官府迎春于先农坛。盛列百戏,前陈鼓吹,以导芒牛,老幼填集街路,谓之‘看春’。乡落之人,遇土牛用五谷掷之”。
  立春前,用桑柘为骨,裱纸为肤,外抹泥浆制成土牛。牛高四尺(寓意四时,下同),身长三尺六寸(三百六十日),头尾长八尺(八节),尾长 一尺二寸(十二个月),鞭子用柳枝,以五色丝线缠绕,长二尺四寸(廿四节气)。牛的头角耳、蹄尾肚与笼头、构索等颜色均与当年的天干地支合五行而定。塑造 的芒神,服色、头髻、鞋裤等与立春日的五行而定,身高三尺六寸。
 立春前一日清早,州县官率下属到城东门外先农坛祭祀之后,迎接芒神、土牛到州县城的头门外。一路上,迎春队伍中,八音乐队,吹拉弹奏,敲锣 打鼓,热闹喧天,欢天喜地;小孩扮成各种戏剧故事人物,坐在五颜六色的架舆上,被大人抬着参加游行,增添喜庆气氛,以示人丁兴旺。城市乡村,男女老少,聚 集在春牛经过的道路上,观看迎春游行,叫做“看春”。乡村农人,见到春牛就用五谷掷过去,让五谷粘在牛身上。
 立春日破晓,州县官再行祭祀,然后带头轮流鞭打春牛三下,俗称“鞭春”或“打春”,以示春耕开始。鞭牛者站位有讲究:立春在腊月十五前站在 春牛前,示意春耕宜早;立春在正月十五后则站在春牛后,示意春耕宜晚些;立春靠在正月初一前后则与牛并排站,示意春耕宜不早不晚。同时,鞭牛者唱道“一曰 鞭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鞭打春牛时,人们争相上前抢拾牛身上掉下的泥土、谷粒。回家后,用泥土和水涂于牛栏、炉灶,将谷粒放入 谷仓,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清朝康乾盛世,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口剧增。乾隆后期,在官府引导下,粤东客家人大批迁入连阳山区,开垦荒地,免税三年。“唱春牛”主要流行于客家 乡村,历来用客家话来歌唱、表演,今存春牛歌抄本也是客家方言。据此,笔者认为“鞭春牛”、“演百戏”与客家山歌相结合而产生了连阳乡村“唱春牛”。
 这时,“唱春牛”融入了春节、元宵等节庆元素,丰富了内容与形式,从“土牛迎春”发展为“春牛贺春”。春牛以唱兼舞,舞狮以武而舞,一文一武,成为连阳乡村最广泛流行的传统民俗。
 各村“唱春牛”主题一致,表演形式则各师各法。在此,仅以阳山黎埠为例。秋收冬藏后的农闲演练春牛,过年至立春开耕前后表演。春牛班通常由 十来个人组成。角色有举帅牌打浪伞各一人,担花蓝、骑纸马的花旦各二人,提春牛、使牛者各一人,使牛者为主角,捡田螺小孩一人。乐队中,敲锣、打鼓、铙 钹、落确鼓各一人。道具有帅牌、纸春牛、浪伞、木犁、白马、花蓝等。“唱春牛”有“唱”与“舞”两部分。一边歌唱一边起舞,歌起即舞,歌止舞停。舞春牛的 动作十分简朴,一边模仿犁田等动作,一边绕圈而舞。舞蹈和锣鼓和谐奔放,曲调流畅开朗。使牛者是主角,使牛犁田兼领唱春牛歌的首句、第三句。花旦、打浪 伞、举牌者是配角,舞蹈动作有扭、摇、摆、进、退,与扭秧歌相似,兼合唱二、四句。间中场外好事者不断提出各种问题,请使牛者回答。话音刚落,刁钻古怪的 话题早引发哄堂笑声。若能以诙谐幽默的歌声回答,更是引发全场男女老少的捧腹大笑。要是卡壳了,其它队员立即火力支援,江湖救急。无论怎样,乡民最需要的 是充满智慧的欢笑,畅快淋漓的愉悦。春牛歌词主要是颂牛谢恩,庆丰旺人,贺春添喜。同时,传授生产知识,歌颂才子佳人、英雄豪杰,教人生活伦理,表达男女 情爱,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农村生活与劳动的所有内容。
  春牛歌唱完后,主人给春牛上花挂红,赏春牛班红包。最后,主客“驳四句”,看似往来礼仪,实是比才斗智。尽兴之后,鸣炮结束。“唱春牛”是赞牛庆丰、贺春旺人的春耕动员令,也是乡村社交联欢的活动。
  五、民国春牛
  随着封建制度的灭亡,官方“鞭春牛”也消失了。“唱春牛”更趋向于贺年迎春、寓教于乐的民俗。
  抗日战争中,“唱春牛”无意中成为宣传抗战救亡的艺术形式。抗战初期,新舞蹈艺术开拓者吴晓邦(后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深入粤北乡村, 创作唱春牛舞蹈,“这个舞剧,可说是中国第一次把民间舞加工提高搬上舞台的舞蹈”。后来,舞蹈家梁伦编导《唱春牛》到南洋各国巡回演出,使春牛走向了世 界。
1938年秋广州沦陷,作曲家黃友棣逃亡连县。次年春节,在街头见乡村小学校长带领一群小学生表演客家舞蹈《唱春牛》,为大众贺年,也为 乡亲祈福。后来,他用提琴演奏春牛歌,模仿歌舞节奏。“不久,我被邀往大专学生集训营,为众人演奏《唱春牛》以贺新春,人人大感开心。热烈的掌声,请求再 奏。快乐心情,接近疯狂状态”。
  此时的寒星残月下,诗人胡根天也从广州流亡阳山同冠峡,听到春牛歌声后,感慨万千:
山月如钩窥客舟,谁家儿女唱春牛?
荒年不是平常事,愿卜黄金满地秋。
几十载风雨证明,在国破家亡的岁月,民族存亡的关头,落魄诗人以敏锐思维、超人眼光,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那充满激情与期冀的春牛歌声中,看到了个人、 国家与民族生存的希望,是多么的有真知灼见!这首充满辩证思想、饱含爱国情怀、富有艺术魅力的诗篇,成为岭南名篇杰作,刻有二碑,今在广州白云山碑林公园 陈列,供后人鉴赏。
六、当代春牛
  解放初期,不少民俗被取消,为了配合政治宣传,促进农业生产,“唱春牛”到达兴旺的顶点。连县文工团改编“唱春牛”,创作春牛歌舞剧《山村春早》、《春花吐艳》在韶关文艺汇演中获奖。改革开放后,各家各户忙于耕种经营,解决温饱,春牛也就消失了。 近年,随着经济腾飞,农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农民重新追求精神食粮,消失多年的春牛歌声又响起来。在建设文化大省的浪潮中,阳山“春牛舞”被列入清远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唱春牛”连续搬上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舞台,通过各国摄影师的镜头而重新走向世界。
  给大地带来希望的春牛从哪里来?歌曰:“春牛牯仔角哀哀,春牛系从天上来;未耕先赏身有罪,玉皇圣旨下凡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阳“唱春牛”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