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力争全县注册志愿者占居民人口总数8%以上
阳山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互动交流。 李可乐摄
清远日报讯 记者唐海浪 6年来,100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县城和农村基层一线,坚持每周为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志愿服务,虽然志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阳山县志愿者协会也难掩当前志愿服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志愿服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不完善、长效机制未建立,志愿者队伍规模小、结构单一,志愿活动资源缺乏、难以保证活动高质量开展。
这些问题有望在2015年逐步得到解决并不断完善,近日阳山出台了《阳山县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15年,阳山县将基本构建起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全县注册志愿者总数占居民人口总数的8%以上,志愿服务组织将纳入“志愿时”系统统一注册管理,志愿者的服务情况将记录在册,按累计服务时长可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鼓励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者。
完善体系
力争6成以上在职干部职工登记为志愿者
“志愿者的构成应该是多元化的,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这样不仅在社会阅历、专业特长等方面有优势,在服务上也更加长久。现有志愿服务形式的局限,造成我县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多为各单位的在职青年。”阳山县志愿者协会理事李可乐告诉记者,目前阳山县注册的志愿者有1000多人,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乡镇,通过“一传一”、“一带一”的形式,主要吸引了单位在职人员以及学生参与到志愿者服务行列,“志愿者队伍规模不大,结构仍比较单一。”
根据《方案》,到2015年,阳山县志愿服务制度化支撑体系基本完善,基本构建起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全县以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为支撑,专业志愿者为骨干,建立起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长期稳定、服务规范的志愿者队伍;全县注册志愿者总数占居民人口总数的8%以上,各乡镇、各单位和群众团体组织均建成1支以上志愿服务队伍,在职干部职工登记成为志愿者人数60%以上,人均每月服务时数2小时以上;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的志愿服务政策措施,建立与自身职责相关的志愿服务岗位;100%的志愿者经过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社工+志愿者”服务模式普遍实施。
规范服务
开通“志愿时·阳山”信息平台,志愿者统一登记注册
“阳山县志愿者协会2009年成立至今,取得了相对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但是一些日常性、常项性的志愿服务工作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李可乐坦言,目前阳山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评价、激励等工作机制,严重制约了志愿者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那么,志愿者招募注册该如何规范呢?《方案》明确指出,阳山县将应用推广广东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简称“广东志愿者”平台)、网站(www.gdzyz.cn),开通“志愿时·阳山志愿者协会”信息平台,全县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队)纳入“志愿时”系统统一注册管理,团县委加强“志愿时.阳山”信息平台的应用推广和日常运维功能建设。
同时,将健全经常性与应急性招募相结合、社会化和组织化招募并举的招募机制,团县委、志愿者协会将统筹指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村)、学校、公益性社会组织规范志愿者招募的标准、条件和流程,及时发布招募信息,吸纳各阶层、各职业、各年龄段人员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按照专业特长、服务意向、服务区域等分类管理志愿服务队伍和志愿者,运用志愿者平台、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QQ群、微博、微信等提供活动信息,为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提供有效对接平台。
荣誉评定
志愿服务累计达到1500小时,可认定为“五星”志愿者
根据《方案》,各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按照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确定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将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记录,建立志愿服务台账,把志愿者的服务记录汇总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为志愿者实行服务记录的异地转移接续和表彰激励提供依据。
志愿服务组织将建立注册志愿者的个人志愿服务档案,实现对志愿者身份资料、服务时数、培训教育、星级认定等核心业务流程电子化管理。根据志愿者注册后累计的服务时间,按照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确定的认定标准,志愿服务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1500小时的志愿者,可依次认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
同时,将规范量化评价标准和考评办法,以日常服务记录和组织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依据,对志愿者工作绩效进行客观评价,鼓励有关单位、志愿服务组织、公益类慈善组织等褒奖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对特别优秀的志愿者授予荣誉称号。
整合资源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李可乐告诉记者,当前阳山志愿者活动资源不足,给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虽然每次活动都有赞助商赞助,提供一定活动资源,但难以保证志愿者基本工作费用。”
这一困扰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根据《方案》,阳山县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将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大型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志愿服务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并整合、调动和利用社会各方资源,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社会化的筹资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市场化、社会化运作,解决志愿服务过程中资金短缺、培训场地缺乏、服务意向和需求有效对接等问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