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嘎 发表于 2014-5-5 15:26:06

初中学生如何写好读后感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求学生多读多看,希望他们博览群书,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从小就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通过写读后感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但是有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读后感怎样才能写好,如何写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读后感重在一个“感”字,那就要在“感”字上下功夫。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原文好好研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在实际写作中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等个人实际或某种社会实际,也可以是历史教训或当前形势,还可以是童年生活或班级、家庭状况。联系实际时还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学生如何写好读后感